close

2022/03/04 雅之說從沒有聽我提過學校,是個很陌生的詞,但我只要有壓力就會夢到學校,這一個禮拜關於生活中的瑣事和工作上的事太內耗了,心好累。

和雅之談完後覺得心情有好一些。

她說關於躁症和鬱症其實是一樣的事情,前者騙得過大家,而後者是自己和別人都騙不了。但這樣的行爲不知道是什麼詞可以說明。

雅之讓我定義自己很明顯的不同時期應該叫什麼名字,我稱之他為「鬱期」及「積極期」,明顯最近精神和體力相對提高,對於睡眠的需求減少,也覺得自己較有能力解決事情和追求更好的自己。(但更好的自己又是什麼呢?我想那是種不斷進步的感覺,隱隱的我還是有著生存焦慮。)

而目前我的課題在於,我該如何讓這「積極期」延續下去,以及不要讓自己跌破積極期進入鬱期。我自己很喜歡積極期,但我不太知道該怎麼辦。

  • 試著去觀察在「積極期」有哪些事情和回饋會讓自己覺得更有動力,加深對於積極期的印象和力量,創造正向循環。
  • 想像自己是一朵花,要延續「積極期」有兩個面向,其一是找出「養分(肥料)」,再者是找出「保護措施」,即便在這相對穩定的時期裡,生活中還是會出現很糟糕和煩心的事件擾亂情緒,此時如果沒有養分的存在,我該如何讓自己(花)保持在良好的狀態?我回答是給予其他東西,既然沒有肥料,那我是否可以給予其他營養以供應它的生存?在完全沒有肥料的情況下,我可以努力將自己的其他生存基本需求加滿。我其實有想過用真空的方法,讓花停止生長,讓他的時間靜止,來度過一段時間,又或者用低溫保存,製造假死狀態以延續生命。雅之她自己也說了另一個保護措施是可以換一個環境,將自己放置到一個更好的環境,遠離暴風圈和無法抗拒的大環境因素。
  • 關於自己是否適合一對一的關係還是開放式關係,雅之並不太知道開放式關係是否要是兩造的開放才有辦法順利運作,他要我去觀察在目前的時期中兩方所獲得的情感有哪些差異,又或者各自提供了哪些情感,我的需求在哪、我又能夠付出多少心力。並不需要急著做出決定,試著待下去,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關係,才有辦法作為未來在選擇上的準則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